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

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,MDA


模型驅動架構(Model Driven Architecture, MDA)


物件管理組織(object management group, OMG)在2001年提出了模型驅動架構MDA,主要目的是解決以往塑模系統時,轉換到不同平台的時候無法再繼續使用。MDA的架構中有兩個階段,描述系統抽象邏輯設計的Platform Independent Model (PIM)與把PIM 結合實作平台的資訊來產生的Platform Specific Model (PSM)


MDA的好處:

1.減短系統開發的週期:系統的程式碼可以從Model產生出來,所以可以降低系統開發所需的時間

2.降低系統開發的成本:由於部份程式的實作可以透過工具產出,所以可以減少人力上的需求。

3.增加系統的品質:由於程式碼可以是從PSM模型自動或是半自動的產出程式碼,所以可以降低BUG的機率與降低複雜度。

4.降低不同平台轉換之間的困難度:由於MDA可以從系統的PIM 直接投射到某個實作平台上的PSM 後再產出程式碼,所以可以降低不同平台之間轉換的困難度。

5.增加Model的使用性:由於系統的PIM 描述的是系統的抽象邏輯,所以將來若有其他專案系統的設計跟原來的系統類似,就可以直接使用或是修改原有系統的PIM,所以透過MDA 將模型重複利用。

------------
參考資料:網路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