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

NFC近距離無線通訊


無線射頻辨識(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,RFID)
又稱電子標籤、無線射頻識別,是一種通信技術、非接觸式自動識別系統。R F I D的系統架構可分為標籤、讀卡機與應用程式三個部分,如下說明:
a. 電子標籤( T a g ):標籤依據有無需要電源分為被動式、半被動式、主動式三類。被動式標籤是接收讀取器所傳送的電磁波,轉換成電子標籤內部電路、電圈操作電能,不需額外電源,優點為體積小巧、價格便宜、壽命較長以及資料可攜性高。
b. 讀卡機(Reader):利用電磁波傳遞能量及訊號,可以利用有線或無線通訊方式讀取標籤,讀卡機可利用天線對標籤進行讀取或寫入的動作。不同的RFID系統有各個不同的天線種類,讀卡機大致分為固定式與手持式兩種,固定式的讀卡機大多置放在商場出口、賣場貨架、倉庫的出入口,通常具有方向性且感應距離。讀卡機依據頻率與功率的不同,讀卡機天線的感應距離也有所不同,通常因應場景不同而選擇不同的頻率與距離。
c. 應用程式:RFID應用程式可以結合資料庫、Web及各種應用程式來組成一個應用程式系統,提供全自動或者半自動的系統功能。現存的整合應用系統包含航空業的行李監控、自動化生產監控管制、倉儲管理、運輸監控、保全管制以及醫療管理。

近距離無線通訊
近場通訊(Near Field Communication,NFC),又稱近距離無線通訊,是一種短距離的高頻無線通訊技術,允許電子設備之間進行非接觸式點對點資料傳輸,在十公分內交換資料。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由RFID演變而來,由飛利浦、諾基亞和索尼共同研製開發,其基礎是RFID技術。近距離無線通訊是一種短距高頻的無線電技術,擁有較高的保密性與安全性。在13.56MHz頻率執行於20公分距離內。其傳輸速度有106 Kbit/秒、212 Kbit/秒或者424 Kbit/秒三種。目前近距離無線通訊已通過成為ISO/IEC IS 18092國際標準、EMCA-340標準與ETSI TS 102 190標準。NFC採用主動和被動兩種讀取模式,相容於被動式RFID(13.56 MHz ISO/IEC 18000-3)。

心得:近年來NFC的應用越來越廣泛,論文也逐漸討論NFC的各種應用模式
基於手機發展的基礎上,整合NFC可以應用於情境感知相關的用處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